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学会

“家有千株金银花,手中不愁没钱花。”每当听到群众们兴高彩烈地说起这句话,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建军就倍感欣慰。

作为河南省道地药材保育及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养殖专业委员会技术专家,李建军扎根大地十多年,选育出4个通过省级鉴定的金银花新品种、2个皂荚新品种、1个地黄新品种、1个山药新品种。

其中,金银花新品种“豫金1号”和皂荚新品种“皂福2号”获得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豫金1号是我省获得唯一金银花新品种保护品种,也是目前金银花产量质量最好的一个品种。

8个道地药材新品种的相继问世,不仅是科研工作的大突破,也是群众致富的“金手指”。这些新品种深受农民欢迎,在河南、山东、河北、四川等多个省市“开花散叶”,累计种植面积超50万亩,让种植户累计增收超过10亿元。

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多年来,我省道地药材种植曾经长期呈现产量小、品质差、效益低的局面,群众越来越不愿意种,个中原因何在?李建军发现,道地药材品种严重老化、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缺乏,是制约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科技工作者的研发创新规划引导工作非常重要。

2009年,李建军初任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对接封丘。发现当地金银花点片死亡现象严重,平均亩产只有70多公斤,伤透了花农的心。经过深入调研,李建军开出了“药方”:只有选育抗病良种,再进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封丘金银花才有可能重获生机。

寥寥数语,便是此后多年李建军的全部生活。天道酬勤,他和团队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金银花新品种4个。通过培训示范金银花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新品种凭着抗病高产优质的出色表现受到广大花农的欢迎,推广面积呈“几何级”增长。

“除了育种,产业链条的协调发展也需要技术创新。只有打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李建军带领团队,针对产业链各个环节制约瓶颈问题,充分利用创新、流通、服务平台和人才支撑、优企培育等产业要素,逐步构建从中药材生产、初加工到中药工业、中药衍生品制造及流通环节全面完整的产业链条。

为提高金银花的烘干效率和品质,李建军及其团队积极研制金银花节能智能型烘干设备,还引入公司合作,开发了金银花绿茶、黄茶和红茶等深加工产品,把产品推向省内外、国内外市场,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除了金银花,李建军团队在其他道地药材方面的研究也硕果累累:采用杂交和太空诱变等多种技术手段,选育的地黄“怀地81”和山药“铁棍1号”新品种通过省级鉴定;选育出的皂荚“皂福2号”新品系获得了植物新品种权,“皂福1号”新品系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实评,指导四川巴中皂荚种植面积发展近5万亩。

李建军表示,作为中药材方面的科技工作者,更要把握好资源优势,鼓起一缕缕科技的春风,推动传统中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中医药产业满目皆春色,处处花盛开。

 河南日报记者  尹江勇  刘晓波

https://mp.weixin.qq.com/s/JFNpiOkz_3n9bejtHBm6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