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学会

“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泥沙。”黄河难治,难在水沙关系不协调。

历史上,黄河洪涝灾害频发,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如何把黄河变成沿岸百姓的“幸福河”,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良与黄河泥沙“较劲”了35年。

12月14日,黄河勘探规划设计研究院,张金良办公室里张贴的黄河流域水工程示意图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示意图上,“几”字形的黄河流遍了大半个中国。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碛口、古贤、三门峡和小浪底7个骨干工程和东庄、陆浑、故县和河口村4座支流水库连同黄河下游的河道,共同组成了黄河水沙调控体系。

“看到这些工程,就倍感亲切。”小浪底水库建成时,张金良曾担任黄河调水调沙技术方案、调度负责人,直接参与了调水调沙原型试验方案制定、指挥调度和评估等全程工作。他带领团队创建了小浪底水库滩槽同步抬升运用和拦沙库容用于中小洪水防洪的多元化利用技术,2002年~2020年通过调水调沙和防洪运用,使下游滩区190万群众、976万亩次耕地免遭洪灾损失。

作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中的关键工程,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的进展备受瞩目。“建成后古贤水库拦沙库容将达到90亿”,张金良介绍,古贤水利枢纽工程预计2021年开工建设,2032年完工。工程建成后,对恢复和长期维持下游河道中水河槽行洪输沙功能,筑牢黄淮海平原生态安全屏障,修复保护下游河道和河口三角洲生态,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解决两岸生产生活用水,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第一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相继通水,西线工程也取得重大进展,未来将向黄河调水。

“为了西线工程早日通水,半个多世纪、4代人,足迹踏遍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西北内陆以及华北平原,数位同志永远长眠在高原上。”张金良哽咽地说,当年交通条件不好,高寒高海拔缺氧,一旦生病了很难送下来,数位同志因为肺气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骑马摔伤内脏、被藏獒咬伤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我今年两次带队查勘西线工程,中途要翻越海拔四五千米的大山,晚上成宿成宿睡不着觉,白天走路就像背了一袋面一样。”说起黄河勘探人的辛苦,张金良深有感触。

在国内大型水利工程“大显身手”的同时,张金良还带领团队积极“走出去”。

在几内亚共和国最大面值纸币20000几内亚法郎的背面,印着的是凯乐塔水电站实景效果图。这座几内亚标志性建筑、该国已建最大水电站就是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充满了中国治河智慧。

现在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海外的工程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项目不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一张向世界递出的中国名片,向全球展示中国工程和中国标准,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满头华发的“60后”张金良每天依然在为黄河泥沙的事操心忙碌着。大河安澜无恙,靠的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有家国情怀的治河人接棒前行!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波 尹江勇

https://mp.weixin.qq.com/s/YxHN3HnYknPfvsZh4pk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