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学会 > 最美科技工作者

今天的中国钢铁工业,产业规模已达世界第一,正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目标挺进。在这背后,有巨大的发展需求支撑,更离不开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

在冶金领域中,耐火材料是一个关键环节。可以说没有它,连一吨钢也炼不出来。带领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勇攀科技进步高峰的领军人物,是一位优秀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她就是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耐院)名誉院长、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红霞。

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这些学术称号早早的伴随,使李红霞深深意识到自身的责任。1994年5月,李红霞到原冶金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将科研之根深植于洛阳大地,围绕冶金、煤化工等高温工业发展需要,取得多项技术与应用水平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成为我国耐火材料领域一株最耀眼的“牡丹花”。

“来到洛耐院后,接触耐火材料越多,就越喜欢这个专业。”李红霞笑着告诉记者,这样一个小专业,却有着令人着迷的大功能。“简单的说,像钢铁、有色、石化等高温行业,都需要一口‘锅’才能工作。我们的研究目标,就是研发出优质的耐火材料,让这口‘锅’熬出的‘汤’品质更好,杂质更少,更绿色环保。”

说起来简单,一旦钻研进去,高温行业复杂的工作环境给耐火材料研发带来了数不尽的难题。26年来,李红霞长年深入一线倾心科研,打破了一个又一个阻碍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精炼、连铸等钢铁冶炼的重要流程,其安全高效运行需要透气元件、浸入式水口等关键耐火材料的支撑。但是,材料的抗热震性、抗侵蚀性和功能性等关键服役性能相互制约,此消彼长,成为材料服役行为改善和寿命提高的瓶颈。

为了早日攻克技术难关,李红霞全程工作在科研、生产一线。无论什么时间安排现场试验,她总要从烘烤、开浇到结束全程查看水口的状态,经过多次试验与改进,李红霞发明了冶金功能耐火材料关键服役性能协同提升技术,生产出系列新产品,在宝武、南钢等企业应用后,寿命提高30%以上,冶金功能显著增强,使我国高端耐火材料一举跃升至世界前列。李红霞也因此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杰出贡献奖”。

多年来,这份“攻关”名单不断延长:研制低成本冶金炉用新型低成本纳米隔热材料,促进了冶金行业节能减排;攻克绿色冶金新技术炉衬长寿化集成技术,运行指标国际领先;突破现代煤气化新技术装置大型化和多煤种气化的耐火材料技术瓶颈,支撑了我国现代煤气化装置安全长周期经济运行……

一项项技术与应用水平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不仅构建了支撑钢铁、煤化工等高温工业安全高效运行的新型耐火材料技术体系,还累计创造产值37亿元,推动了我国耐火材料由跟踪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为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更让李红霞欣慰的是团队的成长。现在,她手下已带出了三个团队。李红霞说,“事业要由一代一代人做,这些年青人,就是未来中国耐火材料行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希望。”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波 尹江勇

https://mp.weixin.qq.com/s/faQcKrTaHWmQDnaSz3ST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