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郑州大学老校区内的一道风景:从教60余年,一位面容清隽和善的老人,总是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穿行在校园内的法桐绿荫下。
这是河南高校教研领域的一座高峰:他一手打造出了响当当的郑州大学化学学科,先后培养出了博士生、硕士生100多名,为祖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化学领域的领军人才。
他是郑州大学教授吴养洁,河南省培养的第一位“本土”科学院院士。
6岁父亲去世,在山东烟台恤养院长大……生活的挫折和时代的磨难,让吴养洁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坚韧品格,也形成他坚定的人生信念:“没有党和人民的关爱,我一个苦孩子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要为祖国发展贡献所有力量,为科学事业奋斗终生。”
1947年,吴养洁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1954年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大学化学系进修学习。留学期间,他总是在实验室待到最晚,直到晚上十一点管理员来关电闸。“他所有时间都在工作,几乎是从早到晚都在实验室里,这种工作只能叫做无私的奉献。同时,他对自己的实验认真态度令人难以置信。”在吴养洁的毕业答辩记录中,导师O.A.莱乌托夫教授给出热情洋溢的评价:“……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最好的一面,我认为在他的祖国他一定会获得成功。”
1958年,吴养洁在莫斯科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国。当时郑州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需在全国高校抽调专家教授进行援建。“来了之后才发现,一切都要从头做起。”面对出乎意料的困难,吴养洁没有退缩:“这里就是祖国需要我的地方。”
缺乏教学设备,吴养洁就想方设法购置和自做;筹建新化学实验楼缺乏建设经验,他就边干边学,结合实际画出草图供建筑施工参考……从主持新化学实验楼平面及内部设备设计,再到组建放射化学实验室与放化专业,吴养洁为郑州大学化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他的带领下,郑大的化学学科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郑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1993年获批博士点,1995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吴养洁主持建立了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1996年郑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被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003年建立了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在科研之路上,吴养洁也带领团队连连摘取硕果:1978年,他作为《萘氯化-水解法制甲萘酚》项目的负责人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获得“在全国科技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丰富了近代化学键理论;80岁时创立“崔-吴偶联反应”,他和崔秀灵教授及其研究生首次引入内置氧化剂的概念,成果发表在化学顶尖杂志《J.Am.Chem.Soc.》上……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吴养洁的学识和品格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2003年,吴养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省委省政府为他庆功祝贺,这在全省也是首次。
在科教战线耕耘六十多载,吴养洁在学生们眼中既是“严师”,又是“慈父”。
“吴老师常告诫我们一句话:业精于勤,事成于专。”崔秀灵教授说,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这已成为化学系师生们遵循的治学态度,在学业上认真,在研究上执着。
92岁的吴养洁,现在依然每天坚持到办公室工作,到实验室指导研究生。他说:“我比很多人更理解‘国家’这两个字的分量,学习工作的每一分钟,都值得珍惜。”
来源:河南日报记者尹江勇 刘晓波
https://mp.weixin.qq.com/s/O8ZBlVGuHudpPJe3GxUi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