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之窗 > 科普之窗

 

◎打破砂锅

最近,一则“上海产妇盖棉被‘捂月子’中暑身亡”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中疯传。产妇产后保养十分重要,但不当的“坐月子”方式可能会对产妇健康产生危害。请关注——产后月子到底该怎么“坐”?

生完孩子都要坐月子,很多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错了!实际上,中西方产妇坐月子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西方人没有“坐月子”的观念

今年5月,英国凯特王妃产下小公主后不到10小时就出现在公众面前接受大家的欢呼。当日伦敦气温只有10摄氏度,产后的凯特王妃光着双腿、露着胳膊、踩着高跟鞋就这么出来了!

其实,凯特不坐月子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生下乔治小王子第二天,她也是穿着短袖在室外与媒体见面!在一直强调“坐月子”重要性的中国人看来,凯特这样在室外吹风、站立,样样都是错,以后肯定落下“月子病”。但也有人认为,凯特这是给大家做出“不用坐月子”的示范。

 “从西医的角度来说,没有‘坐月子’的说法。”朝阳妇幼保健院郭郡大夫很肯定,尤其外国人完全没有这个概念,生完孩子后该做啥还是做啥,在饮食上也不会很挑剔,“西方人认为生娃娃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郭郡表示,产后孕妇的身体代谢比普通人旺盛,平时纳凉时不要对着风直吹,空调开放也要控制好温度,不应太低,否则易感冒。洗澡洗头时最好不要选择盆浴,以防细菌趁机侵入身体导致创面感染。“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生完宝宝之后都要注意饮食习惯,尤其要注重饮食营养的均衡搭配,产后将其调整到正常的状态。”

坐月子适合中国女性体质

 “好好坐月子,否则以后老了就后悔。”在中国,几乎每个产妇都会听到长辈类似的叮嘱。

其实“月子”只是一个通俗概念,它的医学术语叫“产褥期”,一般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恢复至妊娠前状态,一般为6周。

中医认为:坐月子适合中国女性体质。“‘坐月子’并非空穴来风,中医里‘坐月子’之说也非无稽之谈,中国人与西方人体质不同,因此,不能完全用西方人的生活观点套用在中国人身上。”中医名医馆妇科主任医师冯慧丽表示,“坐月子”主要是中国、印度等国家才有的传统,在许多西方国家,并没有产妇“坐月子”的传统,“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对错。中西方人体质不同,中国产妇坐月子,并不是没有道理。”

冯慧丽解释说,产妇产后气血亏虚,易感受风湿寒邪,风寒湿滞留关节、肌肤及脏器表面,气血凝滞易导致产后风湿、产后恶露不尽及产后各种疾病,如腰痛、胃病等,中医提倡产后要坐月子,要捂。

西医也坦言“坐月子”有依据。郭郡解释说,10月怀胎之后,母体的身体已经产生了一些变化,不光是生理系统上有变化,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都会随着妊娠的过程而改变。普遍认为生完宝宝后的一两个月时间是身体恢复到妊娠前状态的重要时期,这是中国人提倡“坐月子”的原因之一。

月子不是“坐”出来的

凯特王妃产后第二天就下床走路,跟随威廉王子出院回家。可是根据中国民间的一些“坐月子”习俗,产妇在生完小孩的一个月内要“闭门不出,坐床不起”。

“这是大家理解有误区,中医中所说的‘坐月子’可不是‘坐’出来的。”冯慧丽说,在中医理论中,绝对没有关于产妇在“坐月子”期间“闭门不出,坐床不起”这样的说法,相反的,对于顺产产妇,医生提倡生完小孩尽早下床走动,进行适量的运动,“这样有助于产妇体内淤血的排除,肠胃蠕动,帮助身体机能的恢复。”

其实无论中西医,都提倡科学坐月子。对于夏季产妇“坐月子”,专家们建议产后头三天,新生儿所需母乳量不多,产妇可以不用吃得太多,可以适当喝一些鲫鱼汤促进体内淤血排除,随着时间的增加,孩子所需的母乳量增多,可增加营养。“一般而言,一天两个鸡蛋,能够满足产妇对蛋白质的需求”。

“平时在家里,要注意通风散热,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冯慧丽表示,夏季天气炎热,不宜穿得太厚,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下地走动,进行适当锻炼,“对于奶水不够的妈妈,可以多吃一些流质食物。”

坐月子无需太多“清规戒律”

在中国传统的“坐月子”文化中,夹杂很多“清规戒律”,比如忌口,忌洗澡,忌洗头等等,而西方人在“产褥期”并没有这种讲究,甚至是与之相反的。

清规戒律的形成可能与过去的生活条件艰苦有关,比如以前洗澡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没有空调,洗澡、洗头无法及时保暖,很容易造成产妇感冒。在妇产科医生看来,这些“清规戒律”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老一辈口中的“清规戒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抛弃。“不仅年轻的父母,现在当外婆和奶奶的,也开始更理性地对待这些‘清规戒律’了。” 郭郡认为,坐月子传统不可弃,但要讲究科学坐月子。“比如,产褥期是68周左右,恶露才会完全消失,产妇的子宫恢复到孕前大小。值得注意的是,产后6周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以防子宫脱垂。”

专家还强调,产妇从产后第3天开始,就可以练习产后操,加强盆底肌肉训练和腹肌运动。等坐完“月子”(42)身体恢复后还可多游泳,有针对性地锻炼腹部肌肉。

作者:李颖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20150811